Skip to content

DRAFT 一份决定draft

2025-06-01

我决定进入机器人行业。

了解自己是很难的,我总是想探究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却总是没有准确的答案。我想讲讲自己的故事。

童年

“当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时,不妨想想童年时期的爱好吧!”是的,童年时期喜欢的东西最纯粹,没有任何干扰。

学龄前,我最喜欢玩车车。当时我玩的玩具车没有现在小朋友的那么高级。就是塑料的或者金属外壳的车,小轿车、面包车、跑车外形的都有,有车轮可以推着向前开动,是小朋友的小手正好能抓住的大小。我似乎有很多辆这样的玩具车。我喜欢给它们搭建轨道,让他们从高处往低处滑,比拼哪辆车跑得更快,跑得更远,跑得更稳,直道更直,弯道也不翻车。孩子的快乐很简单,我常常几个小时坐在地上拼轨道比车车,玩得不亦乐乎。

小学以后,我有了更“高”的追求。我不满足于这种小玩具了。我开始扩展我的范围,我开始做更大的车,购买航模材料,我做了路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开的;从没有动力系统,到机械式弹射的动力、再到电机驱动、再到可以遥控的,做了很多。其中的一些比较精致的,现在还保留在家里的陈列柜里,有一面墙之多。

小学时候,我还学围棋以及自学奥数。我记得是到四年级以后,也许是我自己觉得学习成绩更重要吧,我把围棋停了,航模也渐渐做得少了,偶尔写写PC logo程序控制小乌龟画图。唯一没停的是奥数的自学。我不得不承认我并不聪明,奥数书上的内容我往往并不能很快理解,但是慢慢琢磨琢磨能琢磨出来我也觉得挺有意思。爸爸经常出差,每次回家我都缠着他两件事:一个是请教一些奥数书上我琢磨不懂的知识点;另一个是请求爸爸教我Java语言(爸爸是位Java软件工程师)。或许是爸爸觉得时间太短教不会我吧,反正这第二个愿望竟一直没能实现,直到我高中的时候在学校才入了门。

这大概就是我的童年吧。

转折

其后,我发现自己除了死记硬背的东西以外,学什么都津津有味。于是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了。

但是有一件事情,永远地改变了我人生的走向。在中考体检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辨色能力异常。当然我可以顺利地进入高中,但是我渐渐意识到,这一项异常竟限制了我进入绝大多数行业的机会。这让少年的我心灰意冷。高中时期我阅读广泛,唯独不爱读文学,我当时喜欢中午午休时间到学校图书馆的地下一层,打开灯在空无一人的理学和工学区域阅读科技书籍。我当时生物成绩最好,我也曾有志于成为药学家,这个不知道是不是梦想的想法生生地成为了幻想。后来我找到了计算机、电子和自动化的一些书籍,我发现这些学科做的东西我也很感兴趣。数学我也算是感兴趣,但是怎奈高一高二数学成绩不好,虽然说高三突飞猛进,但是我也还是备受打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为了最小化因为身体原因被退档的风险,我第一志愿填了数学。至此走向了数学的道路。

浓雾

大一生涯规划比赛,我很确定我要做算法,我以为,这会让我了解现代科技产品都是如何运转的。很自然地,我进入了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然而,随着我的学习不断深入,我逐渐发现有些地方不对劲:我们学的东西很理论,数学系的老师从来不讲这些东西是如何运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即使是像运筹学这样应用的课程,也只是关心如何去求解一个建模好的数学问题。我的心里一直有很多疑问:为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我们怎样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除了数学模型以外,我们还需要哪些技术把东西造出来?数学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挥着多大的作用?

在这些疑问之下,我如同置身浓雾之中,不知道何去何从。

保研结束,我顺利来到了这里,开始我的研究生生活。导师带我们很耐心细致,也会听我们的想法,给出对应的建议。我记得我当时和导师说,我希望不要做纯理论的分析,然后导师给我安排学习区域分解解流体问题,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应用的问题了。现在想来,我当时的想法显得比较奇怪,计算数学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对数值算法进行分析,我要求不做分析确实显得怪怪的。很多时候,能给出分析的手段是好消息,这说明我们知道这个算法为什么好,这就给我们改动它、提升算法的效果提供了思路。

虽然我已经意识到数值分析中可能蕴藏着强大的工具用于分析和改善数值方法,但这还是没有解决我的困惑。我以为我读完研,我能理解现在先进的科技产品是如何运转的。但看起来还差的很远。而且,我也必然无法理解所有先进的科技。我到底感兴趣的是哪一个方面呢?

大四过来访问的时候,我和同学聊起过,我看好智能家居,但不局限于现在的物联网概念,我希望做出来智能家电以及能够帮我们干活的智能机器人,实现真正的智能和互联。这其实是一个很粗浅的想法。研一的时候,除了数学课以外,我旁听了工程那边做模拟的课程,上了做系统芯片设计的课程、做视频处理和智能视频的课程、因果推断的课程。我试图去弄清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

那么,我弄清楚了吗?我想没有,但是更清楚了一些。

决定

离毕业也不远了,还有整整一年时间。毕业以后去学界还是业界,做哪个方向?我知道这个决定一做,就很难回头。

造一台能和人一样灵活以及聪明的机器人,我想会用上人类所有的智慧。这个想法足够让人激动。现在已经能造出许多很好的专用机器人,只是它们能够执行的功能有限,大多依赖于预定义。把现有的技术逐渐扩展开,其实就是具身智能的目标。当然,具身智能是从计算智能的角度提的,它要求智能体能够与环境交互;我的思路恰恰反过来,是让已经能与环境交互的机器人的交互方式更加智能。无论如何目标是一样的。

我最近已经开始学习机器人ROS系统、以及现有的运动、感知、控制算法。我渐渐意识到,我的计算数学并没有白学,它在其中有潜在的强大应用,不是计算数学和物理的背景或许未必能够意识到。

所以,我想,我决定了。我相信童年时候的兴趣是我真正的兴趣,这件事情足够让人激动(至少让我激动),沉默成本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好的决定。

贡献者: Junyuan He